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张冰清股票配资官网技巧
一次普通的采耳,竟成了刘大爷(化名)噩梦的开始。
两年多前,八旬的刘大爷像往常一样清理耳道,谁想到从此陷入耳痛与耳道流脓的反复折磨之中。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求医之路后,他终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专家的联手下 “拨开迷雾”,重获新生。
剧烈耳痛两年却找不到原因
两年以来,刘大爷反复被剧烈的耳痛困扰,甚至一度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所有治疗方案均收效甚微,疼痛愈演愈烈,而长期服用止痛药的副作用更是引发了严重的胃出血,一度令他生命垂危。
就在患者和家人几乎绝望之际,转机悄然降临。作为“山海”提升工程的下乡帮扶专家,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董志怀副主任医师正在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坐诊。在详细了解老人曲折的病史后,一份颞骨CT影像让他高度警觉——患者的颞骨骨质已被严重破坏。
“这绝非简单的外耳道炎或三叉神经痛。”董医生凭借敏锐的临床直觉,推翻了先前的诊断。面对家属手术切除病骨的急切请求,他保持了高度的专业与冷静。他将患者高龄、糖尿病史、剧烈疼痛和骨质破坏等关键线索串联起来,将疑点指向了一种更为凶险的疾病——坏死性外耳道炎(NOE)。这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感染,若贸然手术,极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剩余68%受访者供图
“治病元凶”是真菌而非细菌
诊断方向的转变,是破解谜题的第一步。董志怀立即与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杜国平主任共同会诊,决定将治疗重点从“是否手术”转向“揪出元凶”。然而,首要任务——寻找致病菌,却困难重重。连续数次的分泌物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竟均为阴性。
眼看老人每日被剧痛折磨,治疗刻不容缓。董医生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决定根据该病最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患者试用强效抗生素美罗培南进行经验性治疗。遗憾的是,几天过去,症状依旧没有改善。
常规治疗陷入僵局,患者剧痛不减,而致病元凶却迟迟无法找到。面对困境,董志怀果断寻求总院支持,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病感染科的皮博睿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远程会诊。皮医生在详细了解病情后,指出了传统细菌培养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个破局的关键思路:利用前沿的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NGS)技术。她将这项技术比作一张能精准捕获所有微生物基因信息的“天罗地网”,尤其擅长发现传统方法难以检出的“隐形”病原体。
这个建议如同一盏明灯,瞬间为团队指明了方向。在与家属沟通并获得其充分信任后,团队立即为老人采集了耳道分泌物样本送检,全心期待着那个能够揭开谜底的最终答案。
几天后,结果揭晓,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致病的元凶并非任何细菌,而是真菌! 这也彻底解释了为何之前所有的抗生素治疗都如石沉大海,毫无效果。
病因既明,治疗便有了清晰的方向。团队迅速为老人定制了“口服+外用”的精准抗真菌方案。疗效立竿见影。用药后不久,折磨老人近两年的剧痛开始迅速消退,久违的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经过一周多的巩固治疗,老人已完全摆脱止痛药,顺利康复出院。
相关阅读:
坏死性外耳道炎(Necrotizing Otitis Externa, NOE)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感染,可由外耳道皮肤软组织扩散至颅底骨质。
高危人群:高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常见病原体: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但正如本案例所示,真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同样不容忽视。
典型症状:持续性、剧烈的耳深部疼痛(夜间加重,常规止痛药效果差),常伴有耳道流脓及肉芽组织形成。
严重后果: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面瘫、多组颅神经损伤、脑膜炎及颅内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发布于:浙江省闻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